高级的人生,就是做一个“无用”的人
2019-06-13生活家小编呆萌27°c
A+ A-

一心:师父,我刚在手机上刷到一条消息,笑死我了。
是一个叫耿帅的小伙子,30岁焊工返乡做直播变网红,粉丝已经超过120万了,直播的内容是发明和制作一些手工品。
师父:这不挺好的吗?笑点在哪里?
一心:师父您有所不知,他的发明都是一些没用的东西,被网友称为“发明界的泥石流”、“无用良品”、“耿哥出品、必属废品”。
比如,脑瓜崩辅助器、菜刀手机壳、巨型铁梳子……哈哈哈,真不知道做这些东西有什么用?

师父:这不是让包括你在内的上百万人都哈哈大笑了吗?“这有什么用”这5个字其实是对一件事的认知过于局限了。
一心:可是师父,世间万物,有的有用,有的无用,不是很正常吗?一个智慧的人不是应该懂得如何选取有用的,放弃无用的吗?
师父:什么是有用?什么又是无用呢?
一心:师父,您怎么突然来个这么深奥的问题?
师父:其实很简单,通俗意义上的“有用”,无非是指有利于满足自己物质欲望的事物。
所以经常能听到有人问“读这书有什么用?”“学会吹笛子有什么用?”之类的问题。但很多东西,就像这清风、明月,看起来无用,却能在潜移默化中净化人的心灵。
只是我们都像庄子所说的“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
一心:无用也会有用?这可把我绕晕了。
师父:你先听听庄子在《人间世》中讲的一个故事:
从前有个木匠,带着弟子们一起外出寻找木材。途中,弟子们看到了一棵“身姿挺拔”的大树,都很兴奋,却没想到木匠淡淡地看了一眼便走了。
弟子们不解,木匠解释道:
弟子们纷纷恍然大悟般点点头,只有一个弟子不禁感叹道:
世间万物都处在因果链条之中,而“无用之用”往往在机缘巧合下便成了一个人未来安身立命的根本。
无用,方为大用。
一心:原来,有用和无用是相对的,现时看起来没用的事物,却会在人生的某个时刻派上用场。
我现在有点明白木心先生的那句话了:“无为是一种为,不是一种无。同样地,无用也是一种用,而不是无。”
师父:就是这个理,不过现实中经常有些人会将自己认定的“无用”之物进行过滤,从而错失了学习新技能的机会。
我很赞同梁文道在《悦己》一书中所提到的:“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就是来自这种时刻。”
一心:但做一些无用事,有时看起来更像是玩物丧志。
师父:俗话说得好,“玩物丧志,其志小。志大者,玩物养志。”
乔布斯在大学期间辍学,去学习在别人眼里“不务正业”的课程:书法和禅修。
这些在当时看来或许没用,但在他成立苹果公司,设计产品时才发现:书法训练了他捕捉美感的洞察力,而禅修则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返璞归真,化繁为简”的设计理念。
著名文物专家王世襄,沉迷于各种“无用”的玩物中:逗蛐蛐,养獾狗,架鹰......
周围的人都觉得他是在玩物丧志,但正是沉潜在这些“无用”之事中,让他成为了“京城第一大玩家”,并留下了许多为后人所称道的文字。

一心:原来这些一时看起来无用的积累,实际上是在为未来的某个机会储蓄力量啊。
师父:其实,生活中无所谓“无用”,无此用而有彼用,无小用而有大用。随心而发最重要,不必过于纠结。
一心:我之前很多焦虑也源于太认定实用主义了,总是想着“这有什么用”,倒让生活处处都变功利了。
现在想想,生活中某些“无用”的东西,同样也是弥足珍贵的。
谢谢师父!
©图|文均由师父曰原创

多为别人着想,你的路才会越走越宽
有些缘分,错过就是一生
内心清净的人,幸福一辈子


本文来源公众号:一心问禅(yxwc19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