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你好!欢迎访问本站!登录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堂 - 正文君子好学,自强不息!

温故知新 | 一文掌握宫颈癌疫苗及宫颈癌治疗

2019-09-02养生堂游客21°c
A+ A-

宫颈癌是全国妇女中第三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每年约有7.5万女性被诊断为宫颈癌,3.4万女性死于宫颈癌,我国宫颈癌死亡分布是 农村我国宫颈癌患者平均发病年龄是51岁,但主要好发于两个年龄段,以40-50岁为最多,60-70岁又是一个高峰段,20岁以前很少见。

宫颈癌高危人群

1.18岁前婚育及多产的女性;

2.本人性伴侣较多的人群;

3.伴侣有较多性伴侣的人群 ;

4.有不结性生活史的人群;

5.明确有生殖器湿疣病史、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史、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史的女性。

宫颈癌疫苗是否需要注射?

目前全球上市的HPV疫苗有二价、四价、九价三种,"价"代表了疫苗可预防的病毒种类。二价适用于9至25岁的女性,四价适用于20至45岁女性。九价适用于16到26岁的女性,用于预防HPV引起的宫颈癌等癌前病变或不典型病变。目前国内上市的二价和四价疫苗,能够防控84.5%宫颈癌风险,而九价疫苗可以预防92.1%的宫颈癌。

HPV疫苗接种最好是在女性有第一次实质性性接触之前。即使有过性生活,照样可以接种疫苗。有性生活之后,你只有一个固定的伴侣HPV数值也很可能是很正常的。如果更谨慎一点就是去医院检测一下有无HPV感染。、

宫颈癌疫苗注射后就不会患宫颈癌?

接种疫苗后也不是高枕无忧,接种疫苗后仍然需要定期筛查。现有疫苗包括9价疫苗并不能预防所有的高危型HPV。而且,可能还有一小部分高危型HPV目前没有得到鉴定,当然更没有针对性疫苗。

宫颈癌病理学及临床表现

病理学

宫颈癌主要包括宫颈鳞状细胞癌、腺癌、腺鳞癌及其他少见类型。其中鳞状细胞癌约占80%,腺癌约占20%。随着宫颈癌普查的开展,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腺癌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临床表现

症状 主要症状是阴道出血及阴道分泌物增多,阴道出血可表现为接触性阴道出血、绝经后阴道出血或不规则阴道出血。肿瘤累及盆壁组织(神经、骨)有剧痛,侵犯膀胱有尿频、尿急、尿痛、血尿;侵犯直肠有排便困难、便血、里急后重及直肠阴道瘘等症状。

体征 妇科检查可以发现宫颈肿瘤,表现为外生型(菜花状、结节状),或颈管内生型。肿瘤可侵犯阴道造成狭窄、穹隆消失。肿瘤侵犯宫旁组织造成宫旁韧带缩短、增厚、弹性不良、子宫活动度下降。

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 (2018)


I期 癌灶局限在宫颈(是否扩散至宫体不予考虑)

IA期 仅在显微镜下可见浸润癌,最大浸润深度<5mm

IA1 间质浸润深度<3mm

IA2 间质浸润深度≥3mm,<5mm

IB期 浸润癌浸润深度≥5mm,癌灶仍局限在子宫颈

IB1 间质浸润深度≥5mm,病灶最大径线<2cm

IB2 癌灶最大径线≥2cm,<4cm

IB3 癌灶最大径线≥4cm

II期 癌灶超越子宫,但未达阴道下1/3或未达骨盆壁

IIA侵犯上2/3阴道,无宫旁浸润

IIA1 癌灶最大径线<4cm

IIA2 癌灶最大径线≥4cm

IIB有宫旁浸润,未达盆壁

III期 癌灶及阴道下1/3和(或)扩展到骨盆壁和(或)引起肾盂积水或肾无功能和(或) 累及盆腔和(或)主动脉旁淋巴结

IIIA癌灶累及阴道下1/3,没有扩展到骨盆壁

IIIB癌灶扩展到骨盆壁和(或)引起肾盂积水或肾无功能

IIIC不论肿瘤大小和扩散程度,累及盆腔和(或)主动脉旁淋巴结

IIIC1 仅累及盆腔淋巴结

IIIC2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

IV期 肿瘤侵犯膀胱粘膜或直肠粘膜和(或)超出真骨盆

IVA 转移到临近器官

IVB 转移到远处器官

宫颈癌治疗

基本治疗原则 主要有手术治疗和放疗,化疗广泛应用于与手术、放疗配合的综合治疗和晚期复发宫颈癌的治疗。手术适用于分期早于IIB期(不含IIB期)的患者,放疗适用于各期宫颈癌,外照射可采用前后对穿野、盆腔四野、三维适行、调强放疗,适行放疗和调强放疗已应用于临床,由于宫颈癌后装腔内放疗的计量学特点,具有不可替代性。化疗采用以铂类(主要是顺铂)为基础的单药或联合化疗。靶向治疗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宫颈癌。

宫颈癌综合治疗不是几种方法的盲目叠加,而是有计划的分步骤实施,治疗中根据手术结果和放疗后肿瘤消退情况予以调整,原则上早期宫颈癌以手术治疗为主,中晚期宫颈癌以放疗为主,化疗、靶向为辅。

目前其他癌种已经获批适应症的免疫治疗PD1。在宫颈癌治疗中,已进入临床试验,目前的临床实验结果喜人,期待三期临床阳性结果,使得免疫治疗在宫颈癌治疗中获得一片天地。


如果还有疑惑您可以关注邱立新医生的公众号,及时了解最新临床试验相关信息,或者添加邱医生微信qiuyisheng222。

识别二维码

邱立新医生简介:

就职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要从事胃癌、肠癌等恶性肿瘤的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研究。创办了肿瘤科普公众号“邱立新医生(qiulixinyisheng)”。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等发表SCI论文65篇,累计影响因子约300 分,其中第一或并列第一作者SCI论文40篇,累计影响 影子约180分。副主编《赢在论文*术篇》、参编《实用循证医学方法学》。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临床肿瘤学科学基金等。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医学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上海医学院首届青年学者论坛二等奖等 。


本文来源公众号:医脉通肿瘤科(medlive-oncology)

未定义标签
下一篇 开学在即,请您务必要提防这几种疾病!

发表评论

选填

必填

必填

选填

请拖动滑块解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