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紫阳之——山水相映毛坝镇
2019-06-02去旅游小编demo103°c
A+ A-点
上方蓝字“今日紫阳”了解紫阳大事小事。

毛坝美,最美在山水。那山,陡极,险极。几丛葱笼点缀白岩,如旗高挂。那水,清极,柔极。几簇渔船勾勒碧波,如画铺呈。日月落照在水里,群山倒影在水里,民歌揉碎在水里。微风轻吹,岚雾迷漫,歌声悠远。天上人间,山上水下,便倏忽间晃动开来,梦幻开来,分不清,辩不明,一片模糊了。使人禁不住就要进入忘我和沉醉。
说到毛坝的山水,紫妹儿(微信公众号:今日紫阳)就不得不说毛坝的木兰峡,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因峡谷两岸多“木兰花”而得名。位于毛坝集镇西南大概3公里处的木兰峡,峡长约30里,由于修建瓦滩水电站而形成。汉江二级支流任河,为入蜀的水上交通要道;毛坝镇境内木兰峡,峡内有二十八个险滩,山幽水碧,峡谷幽深,百瀑飞驰,奇峰怪石,美景目不暇接;峡谷两岸,名胜古迹众多,有龙门纤夫蜀道,船规石刻碑,摩崖字画,张飞桥等人文景观。
贾宝玉曾说:“女人是水做的骨肉”;而木兰峡和木兰峡的水,就似柔润多姿,风情万种的少妇,美不胜收!


木兰峡的水,水静流深,柔润多姿,风情多样。多数区域碧绿,有的河段湛蓝,有的河段则晶莹剔透,清澈如明镜,水面两米以下的卵石都清晰可辨。峡谷尽头,水色形似九寨沟,行进中,两岸不时有中、小瀑布流淌下来,当地人说,散落在30里峡谷的瀑布有数百条之多。因为还未开发旅游,迤逦蜿蜒30里,罕见帆影。
虽然巴山蜀水的木兰峡现在仍然素面朝天“待字闺中”,这也许是旅游开发的不足,但也可能正是她的幸运和优势所在,无论如何,希望她能永远保持“素面朝天”的纯本自然、散淡简约之美。

山水相映木兰峡
离毛坝集镇不远,向着盘厢河流域方向出发,两分钟就可以到达毛坝镇最聚灵气的地方---观音寨。每逢观音会,这里的人们都会去上香,虔诚祭拜。平日里,也有很多外来游客参观,许愿还愿。由于维修,据说这里的梯子由原来的99步减少到49步,有九九归一之说,所以来这里参拜的人必须真心实意,否则就会头晕走不上去!
传说早年盘厢河之水,时枯时洪,喜怒无常,居民农户为求安居乐业,消灾免难,便借助于神。认为给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修庙供奉,就可压邪扶正。于是聚众商议,积捐粮钱,在河口山顶上兴修观音庙。 由于山峰陡峭,临河立崖,有纵深莫测的乌潭,别说施工,就是一般人临高下眺,也觉天昏地转,五体欲坠。但勤劳多智的石、木、泥工匠,继承鲁班绝学,充分利用河雾晨罩,可以障目壮胆之机,抓紧施工,不久就把庙修起了。

话说当时山腰上住一徐姓农民,父母双亡,家境贫困,以给富豪牧羊种地,谋渡生计。说来话遇良缘,观音老母确显神威,为救此贫农,暗地埋下聚宝盆。这个徐姓小伙子,每日放牧割草精心饲养牛羊。
天长日久,发现有一处老是青草茂密牛羊喜食。为弄清究竟,一日拿了锄头,掘地挖寻,结果并未发现理想之物,只出土一个破烂小盆。徐姓为不妄费工夫,还是将盆拿回家去,放置桌下,作狗食具。
过了一段时候,发现盆内狗饭随吃随添,时刻保持满盈状态,这下便想起老人传说的聚宝盆佳话,先扔进一铜钱试验,结果累举累灵,长期以后,便积金亿万,成了富翁。从此财发势兴,名冠乡里。
骄侈奢华,言无高低,逢人夸口,扬言不贫,依仗观音寨之高,瞎吹:“要我徐家败,水打观音寨,要我徐家穷,任河盘厢河里出双龙”。话说不久,观音听闻,恼羞成怒,便差了青、白二龙,调动鱼兵蟹将,兴师动众,风雨交加,山洪暴发,河水紧围山寨。徐姓见房产庄田淹没,只得手抱聚宝盆,步步高登;徐登一步,水涨一步,徐至穷途末境,为保生命,便把“聚宝盆”扔进河里,结果洪水即跌,一切如常。

自观音寨继续向前,我们就到了富硒蓝莓观光园,在这里你可以尽情的下地采摘蓝莓,与大自然来个亲密接触,蓝莓的食疗功效不错,被称之为“水果之王”也毫不为过。


吃完了蓝莓,那就去盘厢河里耍一下吧!盘厢河的青山绿水定会让你流连忘返,因为这里的空气都是甜的!最重要的是这里有天然游泳池。紫妹儿(微信公众号:今日紫阳)极力推荐大家夏天来这里玩哦!





盘厢河发源于大山深处,水质没有任何污染,你可以在这天然的游泳池里尽情畅游!
夏日游泳妙不可言,既凉爽又锻炼了身体,但能量消耗也是巨大的,不要紧,划完澡,我们就去吃吃吃!这里的柴火鸡可是小有名气,是盘厢河地道的美食,此时的你流口水没?


盘厢河人民勤劳勇敢,30多年前开山凿洞,把本来九曲十八弯的盘厢河变成了万亩良田,造福了千千万万后代子孙。
这里的风土人情并没有随着时间的变化而被淡化,热情的盘厢河人民欢迎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


继续沿盘厢河而上,就可以到达庞家院子,这是在川陕交界的大山里藏着的鲜为人知的庞家古宅。其分为上、中、下院子,是由庞老爷统一设计建造。周围大小九座山峰将三院围绕,为“九龙捧盛”之地,隐喻“九龙护佑”之说。每每看到这些建筑,都不由得感叹先辈们的勤劳和智慧!
庞氏家族本系名门,始祖原籍湖北崇阳。庞氏分支五兄弟1790年左右来到陕西紫阳县定居于现高桥镇深磨村,后分支于今毛坝镇干沙村盘厢河一带,育三兄弟,公元1800年左右,庞交赞始建上中下院子,占地约两亩,三院以河心为轴,分布在河边的山坡上,间距千米,形成了等边三角状,以河流流向,分称上院子、中院子、下院子。三院均为土木结构四合天井,两层,有住房、书房、戏楼,气势宏伟。现保存有上、中两院,下院在民国时被土匪烧毁。


在这个叫做干沙村的山村里,庞氏家族有着200多年历史的上院子、中院子虽已残垣断壁,但至今还炊烟缭绕,现庞氏在紫阳已到25世,后代约4500余人。

在那没有汽车,各种工具还不先进的时代,能建造出如此气势恢弘的建筑,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你不去看一眼都是遗憾!
说到毛坝,紫妹儿(微信公众号:今日紫阳)又想到了一个不得不说的跟毛坝密切相关的事物,那就是毛坝的茶。这里是名副其实的古代皇帝御用贡茶产地,如果你不信,可以看看下面的光绪三年贡茶信票(国家一级文物)和光绪九年贡茶信票,注意看上面的文字。

光绪三年贡茶信票(国家一级文物)

光绪九年贡茶信票
此两张贡茶信票皆用上等皮纸印制,浅蓝色双边框,内填火焰图案,盖有县衙大印。朱批:经办差人姓名;点表示引起注意,圈是划重点;“速”代表急件;草书“行”表明主管官员已阅,批准放行。朱批压墨是为了防止更改、作弊。“当堂领价”说明当时的贡茶征收是以商品形式供给的,地方政府需给茶农付酬(打款)。销票期限规定、防止扰民告诫等都体现了信票之“信”。
据刘尽等编著的《中国文书史稿》描述:信票又称“宪票”,是清代官府常用的票文,用于向下级发布命令和指示,与牌文相似。也就是说,信票是清代官府的常用公函,属于发布命令和指示的下行文种。贡茶信票,顾名思义,采办贡茶事宜的信票。





木兰峡采茶姑娘




紫阳山青水秀,食物富硒,所以姑娘也长得水灵,人称硒妹儿。自昔岭南春独早,清明已煮紫阳茶。快来这里游玩吧,硒妹儿喊你来喝茶。

说到毛坝,你一定听过这四个字:“竹山精神”。金竹山气势磅礴腾云驾雾而来,你看见那炊烟缭绕的村庄了吗?那是陕西现在最贫困的村庄;你看见那长城模样蜿蜒盘旋的公路档坎了吗?那是一条完全从石头中凿出来的“天路”。是的,就是那个名叫侯在德的村支书,就是那个“2007感动陕西”的人,他带领八百山民,早出晚归,披星戴月,一钎钎一镐镐与直接云天的青山作战,修筑了这条天路,改变了这个村庄与世隔绝的境地。八百里任河呈现在眼前,你知道吗?那奔流涌动的不是水而是“竹山精神”!你知道吗?那夹岸崛起的不是村庄而是任河工业经济走廊。竹山精神让任河水变成了石油,任河水让毛坝关变成了紫阳县前进的发动机。
这里山有千盘之险,地无半亩之平,任河九曲回肠,盘旋入境。这里矿产资源丰富,开烟煤、页岩、锍、铜、板石资源储量巨大、这里的人民勤劳朴实,敢于改变自然环境,《八百壮士凿天路》从此成为美谈,“竹山精神”也声名远扬。

放眼四野,毛坝关就像一幅画,正在徐徐打开。去了一趟毛坝关,心头风帆鼓荡;游了一回毛坝关,眼前霞光万丈。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毛坝是一道关口,赐人激情;毛坝是一块沃土,赠人希望;毛坝是一缕感动,催人回味!
勤劳、朴实的毛坝人民热忱欢迎四海宾朋来紫阳最富魅力日新月异的毛坝关观光、旅游;善良、热情的毛坝乡亲诚挚邀请在外创业的毛坝籍儿女常回家看看!
难忘如画山水, 梦回美丽毛坝,毛坝人顶起!

本文来源公众号:今日紫阳(jinriziyang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