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风采】怀念儿时的“端午节”
2019-06-05生活家小编demo70°c
A+ A-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即将到来,似乎没有那种喜悦和期盼,只觉得它只是一个假期而已,差不多快要忘了节日的本意。直到前两天爸爸捎来了奶奶亲手绣的“荷包”,是它让我重拾儿时的记忆。

记得小时候每逢端午节,我们兴奋的睡不着,都会早早起床,跟着大人们去折柳枝,然后把柳条插在各个屋檐下,窗户上,感觉整个院子都有了生命力,正所谓“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插柳条预示着人也要有柳树一样顽强的生命力。那时爸爸总喜欢顺手折一小枝插我们兄妹头上,还笑着哄我们说“插枝柳条长得高”,儿时的我们最信父母的话。接下来,我们就该戴花花绳了,端午节戴花花绳儿可是很有讲究的。花花绳儿是用五种颜色的线制成,而五种颜色不是随便用哪五种颜色就行,必须是青、白、红、黑和黄色,这时奶奶通常会拿出她的“宝器”,将五颜六色的细线拧成一股漂亮“花花绳”,分别绑在每个人的手腕和脚腕上,可别小看这“花绳”,奶奶告诉我,戴花花绳可以驱邪除魔,祛病强身,使人健康长寿。小孩子戴花花绳,不仅手上,脖子,脚腕上要戴,而且要戴满身体所有可以戴的地方,据说蛇看到了带“戴花花绳”的孩子不会咬。还有,一定要戴到六月六才可以剪断,奶奶总会叮嘱我们剪了花绳,一定要扔到屋顶,这样喜鹊就能看到,方便七夕搭桥为“牛郎织女”相会。




戴了花花绳就该“戴荷包”了,我们小孩子都会戴上大人提前绣好的“荷包”挂在胸前,每一个荷包都是用不同颜色的线和布料缝起来,然后装上棉花或者艾草之类的东西,形状各异,色彩不同。奶奶还会把我们各自的属相缝成一个可爱的小动物形状“荷包”,那时我们兄妹根本不懂戴荷包的寓意,只是喜欢戴着它们炫耀,比比谁戴的最多,谁的最好看。直到后来,奶奶告诉我小孩子戴荷包是辟邪防毒的。
再次看到熟悉的荷包,儿时的画面犹如昨日重现。丫头看到荷包问我“妈妈,荷包是啥?”,一时间我不知怎么回答,就说了句:是妈妈戴着长大的东西。她傻笑着说:那我也戴着它长大吧!这些荷包都是我八十岁高龄的奶奶亲手制作的,不论何时,身处何地,奶奶都不忘为我们缝制荷包,现在又开始每年为我的孩子做荷包……

端午节还有两样美食是值得一提的,其一是“甜醅”。杜甫《客至》诗中就有“盘飧市远无兼味,尊酒家贫只旧醅”这样的句子,旧醅便是酒醅,酒醅也是甜的,而且酒味香醇,浓郁芬芳,是我们全家人的最爱。其二是“粽子”。唐代诗人元稹这样描写粽子:“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但是粽子全国各地都有不同的口味和吃法,这也是很多人的最爱了。但是儿时的我们并不追求美食,所以对于它们并不热衷,只是一种熟悉的味道。
现在的端午节,没有儿时的神秘感,也没有节日的氛围,即便如此,我也同样看重这个节日,因为我多了几天看望父母和陪伴孩子的时间。但是我怀念的,依旧是儿时的“端午节”!

端午节快乐
END
供稿|六盘山热电厂 赵攀红/文
排版丨党委工作部
关注我们
本文来源公众号:中铝宁夏能源集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