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准、耗时短、“零”射线开创本市儿科电生理领域新天地
2019-09-03养生堂游客34°c
A+ A-

日前,泰心医院儿童心内科应用三维心脏标测系统成功为一名5岁8个月的患儿小琦(化名)实施电生理检查+射频消融术。手术应用了新一代电生理影像整合技术,成功进行了X线影像与三维系统图像的融合,极大降低了手术过程中X线的使用,使术中的辐射量近乎于零。

5岁8月的小琦体重仅15.3公斤,她在一年前体检时被发现难治性室性早搏。动态心电图显示24小时内室性期前收缩近5万次,心慌、胸闷、胸痛等症状一次次地折磨着年幼的孩子。为了寻求根治,小琦的父母曾带她辗转多家医院,由于孩子年龄小,且室性心律失常治疗难度大,病情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在泰心医院,综合小琦的病史及各项检查指标,儿童心内科张宏艳主任应用新一代电生理影像整合技术,在三维标测技术的导航下为其成功实施了“电生理检查+频发室性早搏射频消融术”。
术中,在三维标测系统的导航下,医生找到了引起小琦心动过速的靶点,并将其成功消融,使患儿的心律失常得以根治。术后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显示室性早搏完全消失,再没出现室性异位节律,第二天小琦就顺利康复出院。
今年7月,张宏艳主任还在三维标测技术的导航下为两名患有心律失常——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儿实施的“电生理检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使困扰患儿已久的心律失常得以根治。
张宏艳主任介绍,由于儿童心脏体积小、肌肉发育不完全,因此儿童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术操作难度大、风险高。为此,医疗团队制定了与成人不同的消融策略和应对方案。实施的射频消融术利用了新一代电生理影像整合技术,定位准、耗时短、“零”射线使医生看到的心脏结构更加直观、精准,无需曝光在X线下医生就能清晰地看到并调整导管位置,使射频消融标测过程几乎无需曝光,提高了小儿射频消融的安全性。
心律失常咋回事?
张宏艳主任介绍:正常的心脏,由位于右心房上方的窦房结发出指令,依次达到心房、房室结传至心室,使整个心脏有规律地收缩和舒张,保证心脏的泵血功能,以满足身体的需求,这种心律成为窦性心律。
心律失常是指心跳速率(正常为60-100次/分钟)或者节律异常。心脏传导系统在任何部分的病变都有可能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心律失常发作时,患者常常会有心悸、胸闷、气短的感觉,严重时可发生晕厥、心力衰竭甚至猝死。
儿童常见型心动过速的分类:
室上性心动过速(房室折返型心动过速和房室结折返型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室早、室速)和房速。
传统导管消融术如何实施?
传统的导管消融术是通过一种微创导管技术,穿刺大腿根部或者颈部血管,将直径2-3毫米的导管,经血管放到心脏内。导管头端可以释放射频电流,产生热量,消灭病变异常部位,使心脏恢复正常工作,从而根治心律失常。
三维标测系统就像GPS定位导航那样,采用标测电极精准定位,可以立体、形象地把心脏解剖重建在电脑中,不仅能准确诊断疾病,定位病灶,还可以指导手术消融。这意味着原有需要在X光透视下才能进行的导管操作,均可以在三维导航下进行,真正实时全程导航,从而实现极低射线曝光甚至“零”曝光。
•end•

记者 从竹
编辑 杜敏
图片来自网络
喜欢就转发·更喜欢就关注

您 可 能 错 过 了 这 些
人人都怕癌,但癌细胞也怕你,最怕你做这些事!
兄妹俩同时发病,症状相同!医生一查,问题竟出在邻居家的猫...
预防颈椎病 低头族应该这么睡!
刷新!原来创可贴一直都贴错了!正确方法是这样→
本文来源公众号:城市快报健康(kbjiankang)
